目前位置: 部落格首頁 森林療癒

森林療癒發展與世界現況概述

森林療癒發展與世界現況概述

森林療癒在許多國家皆已有長足之發展,特別為人所熟知的是在德國與日本,除此之外,近年在加拿大、韓國、中國大陸等亦加速推廣此領域之發展,訂定場域及人員認證制度,並發展各式促進健康或療養的活動。

歐洲自古以來已有使用自然方式(如 : 溫泉與森林浴)保健身體的傳統。德國於19世紀末由Kneipp修士發展出一套Kneipp療法,廣受重視及歡迎,其中也包含了森林療癒。Kneipp療法屬於「新自然療法」的一種,包含了運用水、自然環境(如:森林)、運動、藥草與食物、內在平衡活動等元素融入治療的過程。

在德國實施森林療癒皆以良好的氣候作為先決條件,關於採用氣候療法的療養地,訂定需達到(一)經科學驗證或得到政府核定具有療癒效果的良好氣候、(二)定期通過政府檢驗空氣品質、(三)完善的休憩設施、(四)重視環境保護。

而在場域的設置上,除氣候療法外,亦加入溫泉療法和地形療法。地形療法是以鑲嵌農地、丘陵及森林的地景,由專人導引陪伴散步或心理諮商,而這些陪伴人員必須經過專業訓練與課程研習(林一真等,2012)。

日本林野廳於2002~2003年間委託上原巖教授進行「高齡社會中森林空間應用調查」,林野廳自該份報告中引用森林療法的名詞。2004年時「日本森林治療研究會」成立,同年林野廳委託千葉大學宮崎良文博士和日本醫科大學李卿博士等專家進行為期3年「森林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並規劃和民間團體合作,預計核定100個森林療癒場域,培育森林療癒人才。目前已有62個森林療癒場域推廣森林療癒活動,並進一步促進當地社區發展。 2008年「日本森林治療研究會」解散,同年「NPO法人森林治療研究協會」成立,成為核定「森林治療之路」、「森林治療基地」和「森林治療師」資格之認證單位。

2009年上原巖教授將「森林療法研究會」活動命名為「大家的森林」,認為任何森林皆有其森林療癒的功能,並於2010年和松橋和彥醫師成立「日本森林保健學會」。現階段日本有越來越多社會福利機構或醫院,為高齡者提供森林休閒活動。 上原巖教授於「療癒之森」(2013)一書中提及,日本長野縣信濃鎮、岐阜縣下呂市、北海道下川鎮和琦玉縣秩父市的地方政府和當地醫療機構攜手,一同推動森林保健活動。

鄰近日本的南韓也自2009年開始森林療法,政府與民間均熱烈參與,更於2012年設立了綜合體驗、研究與教育功能之國立山林治癒園,作為療癒發展重要基地。園區內除了規劃安全的森林治癒步道,也設置多樣化的設施與自然元素,以提供不同健康程度與各年齡層訪客適切的服務,例如不同強度健走的動態治療活動;提供各種水流與水壓的水治療服務;利用茶、香氛蠟燭、精油等多樣化素材的芳香治療;結合園藝的主題式治中國則於近兩年積極發展森林療癒,和日、韓兩國輪流舉辦觀摩研討會,並提供認證課程與場域規劃,在許多操作上沿襲日本的發展模式。


▲在森林間享受在地茶香(攝影/袁孝維)

在2017年的十九大之後,更將森林療癒(康養)列為國家重點發展項目,以因應國民高齡化的長照方案之一。目前在全國設置多處示範點,例如在四川省的廣元市,及林業局在四川省梁山規劃的森林療癒基地等。森林療癒環境的選擇和建置,有兩個不同的理念:其一為「就地取材」,「日本森林療癒研究會」和「日本森林的健康學會」皆提倡民眾就近走入住家附近的樹林,善用鄰近森林;其二為「移地療養」,為建置良好的森林環境,提供參與者住宿休憩的空間。兩種理念均有其優點,也並非互斥。

森林療癒環境推廣的理念也與日本環境廳和聯合國大學所共同提出的「里山倡議」相仿,主張同時關照到「社會、環境和生產」,期望達成人類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規劃森林療癒環境時應將「自然療養地的建置要件」、「森林環境的規劃和管理」、「步道的設計」和「設施硬體規劃」等原則納入技術性設計考量。

以德國為例,德國許多自然療養地會根據該區的環境所制定標準,大多具有以下條件:
1. 具有像森林、溫泉或海洋等適合療養的自然環境。
2. 擁有良好的氣候和景觀。
3. 設置適合的設施,來滿足療養的目標,並且具其特色。
4. 便捷的大眾運輸工具,少噪音、廢氣和水公害的汙染。
5. 具備良好的飲食和環境衛生管理。
6. 能以科學方法證明森林療癒之療效。
7. 常駐有醫師和治療師等專門的療養人才,有效活用療養地。
8. 居民和工作團隊具有共識和熱情。


▲德國巴伐利亞邦的克奈普療癒基地的療癒公園,並有規劃完善的步道與指示牌。(攝影/袁孝維)



來源出處 : 林務局官網 https://www.forest.gov.tw/
TOP